未来可期,请负重前行
——赴上海复旦附中交流心得
高2020级4班 郑兴泽
在彝族年假期中,我们师生一行代表州民中来到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进行学习交流。于我而言,意义深刻,所以就此分享一些我的个人体会。
首先,谈谈上海的学习情况。①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上海学校上课的氛围与四川截然不同。在上海,课堂很安静,老师主要是讲与抽问,学生则是听与记为主。或许,在许多人眼中,这是一种沉闷的课堂,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有助于深入思考的课堂,因为我觉得以思考代替大声回答更具有效率,而四川的老师们却不推崇这种方式,或许真的是地域造成的吧;②由于实行各科分层走班制度,没有一个行政班级,但是学生的自觉性很高。比如收交作业是学生自己将作业放在老师指定的柜子里面;手机也是学生自己每天早晚锁在寝室外面专门存放手机的地方;课间只有五分钟,同学们背着沉重的书包快速地赶往下一个教室;在课余他们会提前预习课本内容等;③时间相对自由,社会实践活动很多。一周的时间,主课仅有3-5节,课外活动十分丰富,经常参与社会实践,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不仅仅是埋头于书本之中,但最关键的因素是学生超级自觉。④导师制度,一个老师指导十个左右的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先自主选择导师(相当于我们的班主任),随后学校通过调整,使每个老师只带十几个学生,每周进行导师小班的交流,或是个人演讲,或讨论讲未来职业,或是讲述这周的经历……这区别于集体,让学生的个性化程度更高;⑤设置答疑表。学校设有答疑表,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在表上对应的老师处报名,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向老师请教问题,我认为这种方式的答疑很好,避免了时间和地点的临时性。
其次,谈谈这段时间在上海的见闻。除了跟班学习,在这几天中,我们也游览了一些博物馆、景点,看见了许多美好,了解了许多不同地域的文化,增长了许多见识,丰富了人生阅历。在乘坐飞机的途中,我的邻座是一位亲切的大叔,他主动与我闲谈,原来他是一位去往上海学习的西藏公务员。大叔口中西藏的神秘美丽令人心生向往,而大叔在不惑之年仍坚持学习,这种精神触动了我。在游览黄浦江时,我偶然地与一位外国友人相视而笑,随后与她进行了简单的交流,从中我深感世界之大,还有许多的未知在等待着我去探索。我想,对于未来的向往,可以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吧。
最后,我想以一段话作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算数学时,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你晚自习时,极圈上的夜空散漫了五彩斑斓。但是少年你别着急,在你为自己未来踏踏实实地努力时,那些你感觉从来不会看到的景色,那些你觉得从来不会遇见的人,正一步步向你走来。当你足够优秀时,你想要的都会来找你。